适当住房”和“氮吹仪城市化进程中 人类 住区的 可持 续发 展”的目 标。生 态城 市的 研究与示范建设逐步成为全球城市研究 的热 点,如美国 伯克 莱和 西雅图、日 本东京、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布、丹麦的哥本哈根、新西兰的 Waitakere市、印度 的班加罗尔、加拿大的温哥华等。我 国的 天津、上 海、秦皇岛、常州、长沙、日 照等城市都先后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探索性研究。 广州市政府提出“生态优 先”的战 略 思想,寻 求一 种 既能 应对 发展 挑战 又解决环境问 题 的 城 市 发展 模 式。 以广 州 市 域 丰 富的 地 形 地 貌,“山、城、 田、海”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生态城市的框 架,最 大限度 地降低 开发 行为对 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按照“先做好生态环 境规划和 路网规 划,后修 编完善 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路,广州市开展了一 系列的城 市规划 和城市 生态 建设规 划。并于 2001年组织《广州 市城 市生 态可 持 续发 展规 划》编制 工作。 其目 的 就 在 于 按 生 态 规 律 办 事,在生态系统 “先 天”条 件的 基础 上,提 高生 态系 统的 “后 天 ”生 态 承 载 力 (或稳定性 和生 态缓 冲能 力),以 合 理 的 生 态 安 全 格
局 安 排 避 免 生 态 灾 害 发生,在 发 展中 维护 生态 的良 性循 环,以 良好 的生 态 条 件 支 持 经 济 社 会 的 协调发 展。简 而 言 之,就 是 要 提 高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健康水平,建立城市生 态 安全 格局,激 发 城市 生 态 活力,实现 城 市可 持 续发 展。概括起来就是实现“健康、安全、活力、发展”(见图 18 3)。 城市环境污染的直接来源是生产、消费活动过程排放的废物,但城市发展过 程中一些重大决策失误也可能导致 更大 的环境 污染,是 城市 环境问 题产 生的 间 接来源,且更为严重。因此,全面地、预测性地、系统地和科学性地开展城市生态 规划是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首要任务。城市生态规划的开展是城市环境管理进 入到生态系统管理阶段的标志。 18.4 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479 18.4 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城市环境管理是一 种系 统性 很强 的 行为,通过 城 市环 境 管 理体 系 来表 现。 实践证明,ISO14000标准的 基本 要求 和 运行 机制,对 城 市也 是适 用 的。我 国 有 多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经验 和多 年推行 实施 污染 预防、清洁 生产 所积 累 的经验,使实施 ISO1400
0标准有了 坚实 的基础。 我国已 建立 起一 套环 境法 律、 法规和标准体系,是建立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及其认 证的 依据,如在 苏州 新区(黄 宁,2002)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初步实践便取得了巨大成功。 绿色卡片 苏州新区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审核,中国首家 环境管理试点城区成功动作 国家环保总局华夏 环 境管 理体 系审 核中 心 日 前宣 布,江 苏 省苏 州 新区 环境管理体 系符合 ISO14000环境管 理体系审 核准则 的要求,通过 了现场审 核。这意味着苏州新区作为 中国 首家环 境管 理试 点城区,为 ISO14000环境 管理体系在一个城区的运行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华夏环境管理体系 审 核中 心的 审核 报告 认 为,苏 州 新区 严 格遵 守 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各企业的废水、废气、噪声、固 体废物 处置、化 学品 管理等,均 能达到规定的要求。生 活污 水的 排放 及 区内 的 大 气、噪 声等 环 境质 量 指标 均能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以及环保责 任书 的要求。 苏州 新区环 境管 理体系 中所定的 1999年 12项目标和指标均已按计划完成,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8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30.0
3%。 审核报告指出,苏 州 新区 保护 环境 从 源 头抓 起,在 招 商引 资 中,实 行环 保一票否决制,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污染 重、技术水 平低、能 耗高 的企业 一概拒之门外。在体系 运行 中,对区 内 个别 企 业 存在 的 污染 物 超标 排 放问 题,制定了治理措施,目 前多 数 已 完成 治 理,正 在监 测 验收。 由 于苏 州 新区 坚持引进高新技 术 产 业,1998年全 区 总 体 的 能 源 消 耗 为 每 万 元 GDP消 耗 0.47t标准煤,仅为国内平均水平的 1/4。 (资料来 源:樊宁 .中国 环境报 ,1999 08 03) 18.4.1 城市环境管理体系框架 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设计应体现体系的持续改善和由此引起的整个区域环 480 第18章 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 境行为持续改善的思想。该管理体系主要要素的内部逻辑结构关系逻辑过程如 图 18 4所示。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强调对城市 开发建 设活动采 取持续 和 不断改进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强调目标制定、实施、监测与评审,以及根据评审结 果不断改善体系本身和促进环境行为的改善。 图 18 4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逻辑过程 18.4.2 城市
环境管理方针与原则 环境方针是实施与改进城市环 境管 理体系 的推 动力,从 而具有 保持 和潜 在 改进环境行为的作用。因此,环境管理 方针 须反 映城市 政府 部门对 遵循 有关 法 规和保证持续改进的承诺。环境方针是城市政府部门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 础。环境方针还要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及区域开发活动等因素变化及 时进行修订。制定环境方针应是城 市政 府最高 管理 者的 职责,制定 环境 方针 一 般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城市开发建设 活动的 性质 与规 模;持续改 进原 则;污染 防 治原则;城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相关的环境法规与要求。 18.4.3 城市环境管理体制与机构 城市环境管理机构是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实现环境目标的体制保障。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环 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 门,对 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 理;县级 以上 地方人 民政 府环境 保护 行政 主 18.4 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481 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 施统 一监督 管理;国 家海 洋行政 主管 部门、 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 部门 和各级 公安、交 通、铁道、民 航管 理 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 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 管部 门,依照 有关法 律的 规定对 资源 的保 护 实施监督管理。”即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实 行环保 部门统 一监 督和有 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