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那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21-5161 9676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

中药研发和生产企业在实验室前处理仪器的配备

返回列表 浏览:169 日期:2020-04-18

中药研发和生产企业需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 “药典”)的要求,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以下从药典核心检测项目和实验室样品前处理仪器两方面详细说明: 

 一、药典核心检测项目 

药典对中药的检测涵盖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多个维度,不同类别(中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检测项目略有差异,但核心要求一致,具体如下: 

 (一)性状鉴别 

性状是中药的基础特征,通过外观、气味、口感等直观判断真伪和质量,是药典的必检项目: 外观:包括形状(如当归的 “圆柱形”、黄连的 “鸡爪形”)、大小、颜色(如黄芩的 “棕黄色或深黄色”)、表面特征(如人参的 “芦头、横纹”)、断面特征(如杜仲的 “胶丝相连”)等。 气味:如薄荷的 “清凉香气”、阿魏的 “强烈蒜样臭气”。 口感:如乌梅的 “味极酸”、黄连的 “味苦”。 理化特性:部分品种需检测溶解性(如浸出物测定前的初步溶解观察)、比重(如蜂蜜的相对密度)等。 

 (二)鉴别试验 

鉴别是确认中药真伪的关键,通过显微、理化或色谱方法区分正品与伪品、混淆品,常用方法包括: 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特征或内含物(如淀粉粒、草酸钙结晶),是中药材和饮片的特色鉴别方法。例如: 甘草的 “晶纤维” 和 “具缘纹孔导管”; 大黄的 “簇晶” 和 “网纹导管”。 理化鉴别: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性质判断成分存在,如: 显色反应(如马钱子中士的宁的钒酸铵 - 硫酸显色); 荧光反应(如秦皮的水浸液在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 色谱鉴别:基于成分分离与保留行为的专属鉴别,是药典主流方法: 薄层色谱法(TLC):通过对照品与供试品斑点的位置(Rf 值)和颜色比对,如金银花中绿原酸的 TLC 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对照品与供试品的保留时间比对,如丹参中丹参酮 ⅡA 的 HPLC 鉴别; 气相色谱法(GC):用于挥发性成分鉴别,如薄荷中薄荷脑的 GC 鉴别。 

 (三)检查项 

 检查项用于控制中药中的杂质、有害物质及质量均一性,是保障安全性的核心,包括: 

 一般杂质检查: 

 水分:控制霉变风险,方法包括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挥发性成分的样品)、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样品)、减压干燥法(适用于高温易分解的样品)等; 

 灰分:包括总灰分(控制无机杂质总量)和酸不溶性灰分(控制泥沙等硅酸盐类杂质),如大黄的总灰分不得过 10.0%; 

 浸出物:控制可溶性成分的最低含量,如乙醇浸出物、水浸出物,用于无明确指标成分的品种。 

安全性检查: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包括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药典规定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检测,如中药材中铅不得过 5.0 mg/kg; 

农药残留:控制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农药残留,采用 GC 或 GC-MS 检测,药典规定总六六六、总滴滴涕等不得过 0.1 mg/kg; 黄曲霉毒素:针对易霉变的品种(如桃仁、酸枣仁),检测黄曲霉毒素 B₁、B₂、G₁、G₂,采用 HPLC 或 LC-MS/MS,规定 B₁不得过 5 μg/kg; 

 微生物限度检测:控制细菌、霉菌、酵母菌及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成药需符合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二氧化硫残留检测:针对经硫熏加工的中药材(如山药、葛根),采用蒸馏 - 滴定法或离子色谱法检测,规定不得过 150 mg/kg。 

 特殊检查: 

 杂质:控制非药用部位或外来杂质(如泥沙、虫蛀物),如麻黄的杂质不得过 3%; 

 溶出度 / 释放度:针对中成药(如片剂、胶囊剂),控制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确保吸收效率;

 装量差异 / 重量差异:控制制剂的均匀性,如丸剂、颗粒剂的重量差异限度。 

 (四)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是控制中药有效性的核心,通过测定指标成分的含量确保药效,常用方法包括: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药典最常用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有机成分,如丹参中丹酚酸 B 不得少于 3.0%,丹参酮 ⅡA 不得少于 0.20%; 

 气相色谱法(GC):用于挥发性成分(如挥发油),如薄荷中薄荷脑含量不得少于 0.80%;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用于无对照品或成分复杂的品种,通过显色反应测定总含量(如总黄酮、总皂苷); 

 滴定法:用于成分明确且含量较高的品种,如甘草中甘草酸的滴定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用于微量元素类指标成分(如阿胶中的铁、锌)。 

 二、实验室样品前处理仪器 

 中药成分复杂(含多糖、鞣质、色素等杂质),需通过前处理去除干扰、富集目标成分,才能进行后续检测。样品前处理仪器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样品粉碎与匀浆仪器 

用于将固体样品(中药材、饮片)破碎成均匀粉末,确保后续提取充分: 

高速万能粉碎机:通过刀片高速旋转粉碎样品,适用于大多数中药材(如当归、黄芪),粉碎粒度可达 80-120 目; 

超微粉碎机:用于需要细粉的样品(如破壁饮片),粒度可达 1000 目以上,提高提取效率; 

组织匀浆机:用于中成药(如膏剂、丸剂)的匀浆分散,将半固体样品制成均匀混悬液。 

(二)提取仪器 用于从样品中提取目标成分(如指标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结合态): 

 超声提取仪:通过超声波振动加速成分溶出,适用于 HPLC 含量测定中指标成分的提取(如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优点是快速、高效; 

 恒温水浴锅 / 冷凝回流装置:通过加热回流实现成分提取(如乙醇回流提取黄酮类成分),适用于热稳定性较好的成分; 

 索氏提取器:通过溶剂反复回流浸润样品,适用于脂溶性成分(如农药残留、挥发油)的提取,提取效率高但耗时较长; 

 固相微萃取仪(SPME):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无溶剂提取,直接吸附样品中的目标成分(如 GC 检测的薄荷脑),无需溶剂浓缩。 

 (三)净化仪器 用于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如多糖、蛋白质、色素),避免干扰检测: 

 固相萃取仪(SPE):通过填充柱(如 C18、NH₂柱)吸附杂质或目标成分,实现净化分离,广泛用于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的净化; 

 离心沉淀机:通过离心力分离提取液中的悬浮杂质(如细胞碎片、不溶性颗粒),获得澄清滤液,适用于 HPLC 样品前处理; 

 分液漏斗 / 液液萃取装置:通过溶剂分配(如石油醚脱脂、乙酸乙酯萃取)去除脂溶性或水溶性杂质,常用于生物碱、黄酮类成分的净化; 

 超滤装置:通过半透膜过滤大分子杂质(如多糖、蛋白质),适用于水溶性小分子成分的净化。 

 (四)浓缩仪器 用于减少提取液体积,富集目标成分: 

 旋转蒸发仪:通过减压加热和旋转蒸发瓶扩大蒸发面积,快速浓缩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适用于大多数提取液的浓缩; 

 氮吹仪:通过氮气吹扫样品表面加速溶剂挥发,适用于小体积样品(如 GC/MS 样品)的浓缩,避免目标成分热分解; 

 真空冷冻干燥机:在低温真空条件下冻干样品,适用于热敏感成分(如多肽、多糖)的浓缩与保存。 

 (五)消解仪器 用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的样品前处理,将固体样品转化为无机溶液: 

 微波消解仪:在密闭高压条件下,用硝酸 - 高氯酸等消解液快速分解样品(如中药材、饮片),适用于 ICP-MS/AAS 检测前的样品处理,优点是消解完全、污染少; 

 电热板加热消解装置(石墨加热板):通过低温加热(100-200℃)使样品逐步消解,适用于微波消解的辅助或简单样品的消解,但耗时较长。 

中药的药典检测以 “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为核心,涵盖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四大类项目;而样品前处理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关键环节,需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仪器(如提取用超声仪、净化用 SPE、浓缩用旋转蒸发仪等)。企业需结合药典要求和检测目标,配置相应仪器并规范操作,才能保障中药质量符合标准。

中国喷雾干燥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氮气吹扫仪,微量氧分析仪的使用

上海那艾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服务热线

021-5161 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