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示意图 三、氮吹仪厂家胆红素在肠腔内的转变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腔后,在回肠下段或结肠中,在肠菌酶的作用下,先脱去葡糖醛酸,再逐步还 原生成无色的胆素原族化合物,包括中胆素原( *+,-./0/12./3-4+3)、粪胆素原( ,5+16-./0/3-4+3)和尿胆素原 (21-./0/3-4+3)。大部分胆素原族化合物随粪便排出体外,经空气氧化,粪胆素原可氧化成棕黄色粪胆素, 此即粪便颜色的主要来源(见图 ’( 7)。正常人每日从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为 89 :’)9 *4,当胆道完全梗 阻时,胆红素不能排入肠腔,胆素原无法生成,粪便中无胆素,呈灰白色。 !!肠道中形成的胆素原约有 (9; : ’9;可被肠黏膜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以原形再次随 胆汁排入肠腔,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0/3-4+3 +35+1-<+=>5/6 6/1620>5/-3)。小部分进入体循环,通过肾小 球滤过随尿排出,即为尿胆素原,被空气氧化后生成尿胆素,它是尿中的主要色素。正常人每日从尿中排 出的尿胆素原约为 9?@:8?9 *4。尿胆素原、尿胆素、尿胆红素在临床上被称为尿三胆,但正常人尿中不 会出现胆红素,如出现则是黄疸。 四、影响尿胆素原排泄的因素 !!进入血液的胆素原约有 )9;与血浆蛋白质结合,仅有小部分可以通过肾小球滤出。在近曲小管可被 第二十一章(肝胆生物化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胆红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胆红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胆素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粪胆素原 $ "! (((((尿胆素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粪胆素 "! (((((尿胆素) $&& &&$ & & & ! %! !! !! 图 %, -(胆红素在肠内的变化 ! 重吸收一部
分,在远曲小管可被排出一部分,尿胆素原的排出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 ( ,.尿液的 /! ((酸性尿中,尿胆素原生成不解离的脂溶性分子,易被肾小管重吸收,排出量减少,碱性尿胆素原解离, 水溶性增大,排出量增加。 ( ( %.胆红素的生成量 ((胆红素来源增加时,如溶血,随胆汁排入肠腔的胆红素增加,肠道中形成胆素原增加,重吸收进入体循 环,从尿排出的胆素原增加;反之,当胆红素生成量减少时,如贫血,尿胆素原的排出量减少。 ( ( +.肝细胞功能 ((肝细胞功能损伤时,从肠道重吸收的胆素原不能有效地进行肠肝循环随胆汁再排出,则逸入体循环的 量增加,尿中胆素原的排出量也会增加。 ( ( *.胆道梗阻 ((由于结合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入肠道,肠道中胆素原无法形成,从尿中排出的胆素原明显减少,甚至完 全消失。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概括如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