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因与钙形成氮吹仪不溶性钙盐而降低钙的吸收。食物中的钙往往与磷同时存在,当磷酸盐含量过高时可在肠 道形成难溶的磷酸钙复合物,抑制钙的吸收,同时也抑制磷的吸收。目前虽仍有争论,但较多学者认为,食 物中的钙 >磷比在 /0 1>/时对于钙与磷都有最佳的吸收率。 !!食物中的磷大多以磷酸盐、磷蛋白、磷脂的形式存在,后二者都需要水解成磷酸盐后才被吸收,磷的吸 收率约 =52,在低磷时可达 752,因此缺磷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凡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也可影响磷的吸收。 #"!第四篇!综!合!篇 ! !"#钙、磷的排泄 !!($)钙的排泄!正常成人摄入的钙中约 %&’从粪便排出,"&’由肾排出。粪便中的钙来自未被吸收 的钙,其排出量视食物中钙含量和钙吸收状况而有很大波动。血浆钙每天约有 $& (经肾小球滤过,但其 中 )*’以上仍被肾小管重吸收,这种吸收主要受到甲状旁腺素的严格调控,使每日从尿中排出的钙量比 较稳定。 !!(")磷的排泄!磷排泄与钙相反,粪便排出磷占总排出量的 "&’ + ,&’,多以磷酸钙的形式排出。 磷大部分由肾排出,尿磷排出量占总排出量的 -&’ + %&’。当血磷浓度降低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增强。 !!(三)血钙、血磷及其调节 !!血钙正常值为 "#"+"#. //01 23。血中钙可分为可扩散钙( 456678591: ;<1;57/)和非扩散钙( =0=456678> 591: ;<1;57/)。可扩散钙主要是游离 ?<" @以及少量与柠檬酸或其他酸结合的小分子可溶性钙盐;而与血 浆蛋白(主要是清蛋白)结合的钙,因为不易透过血管壁,被称为非扩散钙。 !!血浆中发挥生理作用的主要是游离 ?<" @,它的浓度与蛋
白结合钙以及其他小分子结合钙之间呈动态 平衡状态。该平衡受血浆 AB的影响,当血浆 AB上升时,蛋白结合钙增多,游离 ?<" @浓度下降。因此,临 床上在碱中毒时,常伴有低血钙造成的肌肉抽搦。 B @ B?CD蛋白结合钙’) ))(血 ?<" @’) ))@ ( 小分子结合钙 (,-’) B?CD(,.# *’) B (-# *’) !!血磷主要指的是血浆中 B"EC 和 BEC"(占绝大部分)中所含的磷,但实际上因测定不方便,常以无 机磷酸代之。正常人血磷浓度为$#(,) &+$#-/(,) /01 23,其中 )&’是可扩散的磷酸盐。 !!血浆中钙、磷浓度的关系很密切,也很恒定,若以 /( 2 4计,二者的乘积,即[?<]F[E]约为 D* +,&,称 为钙磷浓度积。当此值大于 ,&时,骨组织中成骨作用加强,血中钙磷往往以骨盐形式沉积于骨组织;若此 值小于 D*,则溶骨作用加强,以补充血中钙磷的不足。该关系还提示我们,血钙磷中一种成分的上升将导 致另一成分的下降。但应该指出,钙磷浓度积的概念是不确切的,因为血钙理应包括蛋白结合钙和柠檬酸 钙等在内。但在临床上由于计算方便而仍然被使用着。 !!血钙、血磷浓度的相对稳定除依赖钙、磷的吸收及排泄外,还取决于骨组织的钙化与脱钙作用(图 "D ")。这些平衡受到活性维生素 GD 、甲状旁腺素( A